早在一年前,在外网上讨论的最凶的,是一幅在美国绘画比赛数字艺术类别上获得第一名的作品——《太空歌剧院》。

引起争议的焦点,是这幅作品的作者杰森·艾伦,他本人是一个完全不会画画的人,该幅画作是他使用AI绘图工具Midjourney完成的,这在当时也引来了不少来自人类艺术家的指责。

艾伦对此表示:“我不会为此道歉,我赢了,我没有违反任何规则。”两位类别评委此前并不知道Midjourney是AI工具,但二人随后都表示,即使他们知道,同样也会授予Allen最高奖项。

看了作品之后,才发觉,不知不觉中,AI绘图已经发展到让人出乎意料的地步。

但艾伦的做法,却在网上引起争议,有网友表示:“如果创意性质的工作也要受机器影响,那么高技能的工作更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届时我们还剩下什么?”

对此,比赛评审之一的艺术家杜兰称,他评分时没有意识到这幅画是由AI制成,现在知道真相后他仍坚持原来的评分,给予“太空歌剧院”第一名,形容其是“美丽的作品”。同时他也认为,AI能给予那些传统上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的人更多机会。

还有一位评委指出,他也不知道Midjourney是AI工具,但即使他们知道,同样也会授予Allen最高奖项。

提示词该不该算做人类的劳动和创意?

不过,近期这幅画再次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因是作者为它申请版权,但却被美国版权局拒绝,理由是这幅画含AI的量过高。

但作者艾伦称,这幅画作并非全由AI生成,他在Midjourney中进行了至少624次提示后才生成了初始图像,然后用PS修改缺陷后添加了新的内容,最后用Gigapixel AI增加了图像分辨率和尺寸。

也就是说,这幅画中包含了大量人类的劳动。

既然如此,版权局又新设置了一个条款,“将Midjourney、Gigapixel AI生成部分排除在版权声明之外”。不过,艾伦拒绝了这一要求,提出复审。他认为,版权局忽略了用Midjourney创建作品时“输入提示”所需的人类创作力,创作过程与其他艺术家所表达的创造性相当,理应受版权保护。然而不幸的是,这幅画在复审时再次被拒,作者表示这个结果属意料之中,他“确信我们最终会赢”。

这个事件的发酵,也不禁让我们开始思考,人类用AIGC等技术和产品创造出的文字、图像等作品,到底算不算人类自身的劳动,是否该享有版权呢?

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人类使用提示词创作出的画作,可以被认为是人类劳动产物。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付出了创造力和劳动来将提示词转化为具体的画作。

提示词虽然可以被视为一种工具或媒介,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些关于画作的基本信息,如主题、风格、色彩等。然而,这些提示词并不足以直接转化为一幅完整的画作,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进行构思、布局、描绘等具体劳动,这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时间。因此,最终完成的画作可以视为人类劳动的产物。

AIGC作品泛滥,引发各行业的版权保护“反噬”

今年 1 月,三位艺术家就对 Stability AI、Midjourney 以及艺术家平台 DeviantArt 提起诉讼,理由是这些公司利用从网上抓取的 50 亿张图像对其 AI 工具进行训练,侵犯了“数百万艺术家”的作品版权。

全球最大图库 Getty Images、Unsplash 早前纷纷宣布禁止上传和销售使用 DALL-E、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等 AI 工具生成的插图。

上个月22日,美国华盛顿的一家法院裁定,在没有任何人类输入内容的情况下,人工智能(AI)创作的艺术作品不受版权保护,只有人工智能与人类作者合作的作品才能获得版权此次决策援引了多个判例,强调了人类创意和选择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与个人创作界限越发模糊的今天,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仅仅几天之后,美国版权局开始公众意见征询期,以研究如何处理人工智能和版权的问题。

此次美国版权局希望回答三个主要问题:

1.人工智能模型应如何在训练中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数据

2.即使没有人类参与,人工智能生成的材料是否也可以获得版权

3.版权责任如何与人工智能一起发挥作用

版权局书面意见的截止日期为10月18日,答复也必须在11月15日之前提交给版权局,以便可以使用这些评论来告知它将来如何决定授予版权。

此外,它还希望就可能侵犯公开权的人工智能发表评论,但指出这些在技术上并不是版权问题。版权局表示,如果人工智能确实模仿声音、肖像或艺术风格,它可能会影响国家规定的有关宣传和不公平竞争法的规则。

本月初,英国政府表示今年的“AI安全峰会”将于11月举办。在此次会议前,英国出版业的领导者正呼吁首相苏纳克保护创意行业的知识产权,避免AI造成的侵权问题。在一封致苏纳克的邮件中,英国出版商协会敦促到,“AI系统在获取任何内容时必须先获得许可,而英国的知识产权法应该得到尊重”。

在游戏行业,发行商Humble Games目前对于在游戏中使用AI技术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也变得更加警觉。在接受采访时,Humble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表示,公司目前对于避免该技术得版权问题更加谨慎了。

几个月前,Steam平台也表示,将致力于把AI生成内容整合至目前该平台的审核政策当中。近日,也有一位游戏开发者表示他的带AI生成内容的游戏被Steam拒绝上架,理由是这类游戏的知识产权法律状况不明确。这并非首次有开发者遭到拒绝,Steam之前也以无法证明拥有AI系统训练数据权利为由拒绝AI生成内容游戏。

目前,使用 AI工具开发游戏最大的问题主要是围绕使用资源的版权归属问题,因为AI并不是完全凭空创造内容,而是将许多现有的资源融合。这也是为什么在宣布将推进AI的使用时,育碧和Unity均表示其资源库将包含自己拥有或已经购买了版权的内容。

不过,面对类似情况,Epic Games的CEO蒂姆·斯威尼表示,Epic Games商店将接受这类游戏上架,不会因使用新技术而封杀游戏。但,Epic Games并不是真正的拥抱AI,其做法主要是让游戏工作室来承担本应该是公司承担的风险风险,如果法院认定未经授权的生成AI训练素材侵犯版权,压力将落在游戏工作室身上。

科技巨头用AI来防止AI侵权

近日,微软总裁在博客中表示,在推进Windows Copilot、Microsoft 365 Copilot和Github Copilot等生成式AI产品过程中,微软将设立专门的“护栏”,以确保不会侵犯他人版权。他同时承诺,如果客户在启用“护栏”和内容过滤器之后,使用Copilot等生成式AI产品而导致版权纠纷,微软将为客户提供法律援助和辩护,并在出现任何不利判决或者和解赔偿的情况下,承担支付所有费用。 史密斯表示,Copilot版权承诺是一项重要承诺,旨在支持任何使用Copilot产品的客户,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人类创造的内容。

他认为,世界需要人工智能来推动知识的传播,并帮助解决重大的社会挑战。然而,根据版权法所享有的权利,以及从他们的创作中获得健康的回报至关重要。在训练和建立AI产品的过程中,微软将确保生成的内容不会以扼杀竞争和创新,不会导致内容锁定在一家或几家公司手中。

除微软外,Adobe近期也正式推出面向企业客户的 Firefly,并保证使用过程涉及版权侵权诉讼,都由 Adobe 承担赔偿。其数字媒体副总裁在某活动中表示,公司正式为企业用户推出扩展版 Firefly,并专门成立法律基金,提供“对生成内容侵权诉讼的全面补偿”服务,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客户可以放心在公司业务部署生成式 AI 工具。

同时,亚马逊也要求其Kindle Direct出版商披露在作品中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以保护消费者和避免 AI 生成图书泛滥。作家协会认为 AI 可以成为有用的工具,但难以区分 AI 生成和AI 辅助,因此需要更多信息来保护权益。该政策有助于确保读者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同时也有助于维护作家的权益。

新技术和版权的冲突从未停止

在20世纪初,引起争议的技术之一是自动钢琴。音乐版权所有者起诉制作钢琴卷帘的厂商,声称卷帘中包含他们的音乐作品,侵犯了版权。随后,出现了一系列具有版权冲击力的技术,包括有线电视、复印机、录像机和MP3播放器,其中(除了复印机)每一项都引起了版权产业的挑战。

相较于之前的技术,生成式AI则更具颠覆性,其中一个原因便是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推出、采用和适应的速度异常迅猛。与此相对的是,法律和政策领域的发展则较为缓慢。此外,在新技术演进的早期阶段,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版权利益之间取得平衡也并不容易评估,这些都为最终的结果走向增加了一丝不确定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