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法治周末, 智道, 栏目主持人: 于兴中, ChatGPT
来源:法治周末
智道
栏目主持人:於兴中
ChatGPT是一种通用的语言模型,缺乏针对特定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法律术语的能力。因此,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需要与其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探讨相关话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ChatGPT的优势,实现“1+1>2”的学习效果。
□ 黄兰松 汪博洋
在2022年,OpenAI推出了一款名为ChatGPT的对话生成预训练模型转换器,这是AI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这款创新性模型的应用将极为广泛,对人类生活的多个领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会对教育、移动通信等行业带来巨大变革。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与新技术紧密相连的时代,也是ChatGPT直接且广泛影响的受益者。因此,ChatGPT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全面的。
以ChatGPT的功能为切入点,它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注入了诸多正面影响。例如,在学术辅导领域,ChatGPT开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与信息获取模式。它为解决难题、搜集资料以及获取各类学术和非学术信息提供了迅速且便利的途径,同时还营造了一个便捷且富有交互性的学习氛围,助力大学生拓展知识视野。
ChatGP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双重价值。首先,它可以作为一个个性化的学习助手,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建议,从而帮助他们更精准地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实现更高效的学习效果。其次,ChatGPT也可以作为一个高效的交流工具,改变学生间的互动模式。通过虚拟对话和交流,学生可以更便捷地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探讨学术话题,并在创新性的任务中刺激灵感,开阔思维。
在心理支持领域,ChatGPT为我国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面对升学与就业的压力和焦虑,许多大学生可能会出现显性或隐性的心理问题。借助ChatGPT,大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倾诉他们的困惑和情感。同时,ChatGPT还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建议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人生挑战。
ChatGPT 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在学术研究领域,由于 ChatGPT 只能基于互联网大规模数据进行学习与生成,其缺乏实时搜索功能和知识储备更新的能力,可能导致学生对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产生依赖,从而降低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依赖 ChatGPT 还会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倾向于依赖 ChatGPT 的结果,而非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寻找解决方案,进而导致信息获取的浅层次化。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 ChatGPT,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提高学术诚信意识。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警告,随着人工智能助手ChatGPT的应用普及,它在社会层面上揭示学术不端行为和错误信息变得更加困难。过度依赖ChatGPT进行连续提问以及利用其学习和生成各类新内容,可能导致抄袭和剽窃行为的滋生。事实上,许多权威机构已经对此表示担忧。《科学》杂志明确禁止将ChatGPT视为论文作者,同时禁止在论文中采用ChatGPT生成的文本。《自然》杂志亦步亦趋,禁止将ChatGPT列入论文作者名单。此外,香港大学更是明确规定,禁止使用ChatGPT generated的文本。这些举措都充分反映了人们对ChatGPT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担忧不已。
在人机交互和心理支持方面,过度依赖ChatGPT可能会对大学生的真实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过分依赖ChatGPT所提供的基本心理指导,可能会导致那些真正需要专业支持的学生无法及时获得适当的援助。因此,在使用ChatGPT时,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理智和判断力,既不能过度依赖它来替代真实的人际互动,也不能完全忽视它的作用。
当然,ChatGPT的自身属性也可能会让大学生在使用中遭遇其他风险。诸如人工智能伦理和道德问题,ChatGPT作为一种机器,其数据、计算难免受到来自开发者的个人价值观影响,如果不加审查与规制,很可能会忽视以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虚假信息问题也值得关注。OpenAI公司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指出ChatGPT会编造错误的或者不存在的事实。也就是说,在大学生利用其对话学习时也可能产生谣言、假新闻等“副产品”,给舆情管理与学术带来负面影响。
在ChatGPT发源地——美国,多地的大学和学院召开了会议,讨论如何应对ChatGPT和生成式AI的快速普及对教育领域带来的影响。一部分学校和教授担心这项技术会沦为寻求捷径的工具,导致学术不端等问题。但大部分则表示,人工智能将成为年轻一代未来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必须逐渐将其纳入课堂教学中。
一项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美国大学生在过去的学年中使用了ChatGPT做功课。许多顶尖大学,包括常春藤联盟的高校,都没有明确禁止ChatGPT,而是更注重让教授制定自己的政策。如沃顿商学院创业学教授伊森·莫里克指出:我们必须意识到ChatGPT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找出方式如何与它合作。
在一篇名为《ChatGPT去上法学院》的论文中,作者描述了ChatGPT在没有人工帮助的情况下通过了法学院真实考试的情形。无独有偶,美国哥伦比亚的一名法官也在ChatGPT的帮助下作出法律决定。在对ChatGPT的测试中,其表现出对基本法律规则的深刻理解。
与传统法学教育靠讲授指导、案例分析相比,ChatGPT能够回答问题,提供信息,通过互动提高教育效率与参与度。ChatGPT能够整合调用广泛的条文与案例,为学生学习提供个性化与系统性的参考,针对性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然而,ChatGPT作为通用语言模型,无法提供具体分析、确定深层问题、理解法律术语,其必须与学生协作才会产生“1+1>2”的效果。
在我国,有学者提出,需要正视ChatGPT这把双刃剑的功能特性、核心价值以及潜在风险,并审慎处理;应当思考如何将其作为教育教学的有效工具,而不是简单禁用。正视技术、拥抱技术、推进技术发展,仍然是我国成为高新科技大国的必由之路。而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对于如何使用ChatGPT应有自己的理性判断。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
责编:尹丽
法治周末, 智道, 栏目主持人: 于兴中,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