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复旦新传考研问题 或需要任何帮助

加熊哥微信 taijixiong_sh 注:本文内容摘选自往年的【期刊班】全新一年的期刊班,已有340人报名,点击上图加入 ↑ ChatGPT与国际传播 进度条 06:14 00:00 / 06:14

音频比文字版更丰富 建议倍速听

你好,欢迎来到期刊领读班。

最近,有人总结了一份ChatGPT自查手册,里面总结了它的这么几个问题,包括,强词夺理、编造不存在文本、缺少2023年的一些新数据,等等。另外,前段时间微软推出的,由ChatGPT支持的新版必应搜索引擎,也被人指出犯了事实性错误。也就是说,ChatGPT们再强大,依然会犯错,而且有比较严肃的错误,这给我们提醒了。这个技术是很好,很强大,也要警惕它的不足。

今天的文章来自《对外传播》,标题是《国际传播视野下的ChatGPT:应用场景、风险隐忧与走向省思》。作者在文中就指出了ChatGPT的优缺点,尤其是隐患之处,值得我们关注。

作者认为,ChatGPT作为一种通用型的人工智能,在国际传播中还是挺有用的。一方面,它具有较强的跨语际适用性,语言对它来说不是障碍,它可以在不同的语种之间自由转换。你可以认为,它具有更高级的自动翻译功能,这为普通个体了解他国提供了便利,让人们更有动力去参与国际交流。

另外,由于他看上去无所不知,而且几乎没有检索难度(对话的形式完成信息检索是最自然最方便的)、检索质量也更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用户摆脱认知过载,重启个体探索其他国家、文明的热情与活力,更便于营造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

更重要是,ChatGPT当然有助于国际传播内容的生产,而且是高度自动化的,效率极高,个性化极大,形式极其丰富,它还推动实现全民国际传播,普通人也可以借助它实现高质量的国际传播内容生产,弥补个体传播者和专业传播机构之间的差距。

另外,从目前来看ChatGPT的各种回答都是比较客观中立的,它在程序设定中特意剔除了国别,种族等等偏见,在涉及这些问题时回答的都很中性,或者说保守。某种程度上,它相当于是一个理想的“国际公民”,能够获得更多人的好感,也拓展人们对国际问题更多元的认知。

当然,ChatGPT在国际传播中,也有一些风险,比如像我们一开始介绍的,它的内容也会有事实性错误,也会出现虚假的信息。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它会成为未来最大的虚假信息制造者,因为它制造假信息的效率也同样极其高。

另外,还要警惕人们对这个程序的依赖,因为它过于好用了,ChatGPT因其强大的语际转换及智能创作能力,可能有损于用户在主动了解、学习各国国情并基于个体思考创作的过程中所实现的认知能力升维。

还有就是,这东西毕竟是人家研发的,核心技术还在人家手里,会产生技术霸权,算法霸权,AI霸权这也是要警惕的。

总的来说,ChatGPT是个好东西,让我们看到了智能时代的曙光。

恭喜你,又听完了一篇论文。

我们下期继续。

更多最新学术论文解读,欢迎加入新一年的期刊领读班。

往年期刊班 部分内容摘选:01|“传播”与“交通”有很大关系?—《新闻大学》论文02|人工智能为什么让人焦虑?—《现代传播》论文03|网络舆情监测的十大趋势—《新闻记者》论文04|中国面临第二道数字鸿沟—《现代传播》论文05|“后真相”也有积极的一面?—《现代传播》论文06|对快手上三个主播的分析—《国际新闻界》论文07|数字平台在挑战政府权威?—《现代传播》论文08|公共事件中主流媒体的影响?—《广告大观》论文09|新闻真实?眼见不为实?—《国际新闻界》论文10|手机与传播的“具身化”趋势—《现代传播》论文11|微博上的媒介间议程设置—《新闻大学》论文12|公众号的幽默说服传播效果—《现代传播》论文13|全球新闻创新情况报告—《新闻记者》论文14|移动社交时代意见领袖变化—《新闻记者》论文15|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现状—《新闻大学》论文16|区块链如何提升传播信任?—《现代传播》论文17|媒体融合演进的路径与机制—《新闻大学》论文18|青年的网络隐私忧虑问题—《新闻记者》论文19|宋代的书禁和报禁研究—《新闻大学》论文20|美国新闻“荒漠化”及其后果—《新闻记者》论文21|社交媒体集体悼念与情感—《国际新闻界》论文22|新媒体的引导力研究—《现代传播》论文23|社交媒体在返璞归真?—《现代传播》论文24|“场景转移”未来传播的重点—《现代传播》论文25|市县级媒体怎么生存?—《现代传播》论文26|短视频媒体的社会责任—《现代传播》论文27|区县级融媒体建设之道—《现代传播》论文28|如何解决群体极化?—《新闻大学》论文29|学新传,跨专业才有未来?—《中国广告》论文30|媒体制造了“泼水节”?—《新闻大学》论文31|“前媒体人”发挥着什么作用?—《新闻大学》论文32|新闻透明性比客观更重要?—《新闻大学》论文33|5G时代“人媒合一”要思考清楚—《现代传播》论文34|6大热点,全球新闻传播新趋势—《新闻记者》论文35|奥运和国家形象的建构—《现代传播》论文36|纸媒也有“第二春”?—《新闻大学》论文37|2021虚假新闻研究报告—《新闻记者》论文38|平台治理,腾讯垄断—《新闻记者》论文39|互联网的劳动控制—《现代传播》论文40|分享保健文章的老年人—《新闻记者》论文41|短视频和城市形象塑造—《现代传播》论文42|关注新闻记者的创伤—《新闻记者》论文43|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传播—《现代传播》论文44|新闻软文有积极作用?—《新闻与传播研究》论文45|抗疫中的跨文化共情传播—《现代传播》论文46|重新定义智能媒体?—《现代传播》论文47|重视“底层表达”—《新闻大学》论文48|县级融媒体的重生之困—《现代传播》论文49|辟谣会引发逆反?—《新闻与传播研究》论文50|从5G到元宇宙媒介演变—《新闻大学》论文51|谁在扭曲美国新闻业?—《新闻记者》论文52|中国故事的传播中介—《新闻记者》论文53|互联网治理报告2021—《新闻记者》论文54|大屏媒体的优势,家庭关系—《新闻记者》论文55|如何解释刷抖音上瘾?—《新闻记者》论文56|具身和离身,AI主播—《国际新闻界》论文57|网络新闻“失范”是为啥?—《现代传播》论文58|科学传播中的新媒体—《国际新闻界》论文59|数字新闻如何理解情感?—《新闻大学》论文60|要关注“社交机器人”—《现代传播》论文61|媒体职业管辖权是啥?—《新闻大学》论文62|23年全球新传6大热点议—《新闻记者》论文63|2022全球新闻创新报告—《新闻记者》论文64|全年网络内容治理报告—《新闻记者》论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