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耳机,产生的视觉联想随着音乐在脑海中生长,屏幕上则用不断变换的图形和线条将这些情绪可视化;按照屏幕上的剪影比出相应的手势,系统识别后就能“解锁”自己写下的心愿,一个名为《如愿》的交互设计作品吸引了众多人围观体验……6月9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3届本科生线下毕业作品展开幕式暨本硕线上毕业作品展同步开启。

  据悉,此次展览囊括了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8个专业系210余位毕业生的作品,此外,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线上毕业作品展也在云端推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3届本科生线下毕业作品展现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聚焦可持续设计、乡村振兴等话题

  此次本科生线下毕业作品展中,210余位同学的成果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呈现。

  表现形式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介绍,绘画专业的同学作品主要是艺术类、造型类作品,工艺美术系呈现的是漆画和金属工艺,信息艺术设计系同学更多关注交互设计、多媒体设计、动画设计等作品,环境艺术设计系同学有室内设计作品、空间环境景观设计作品,以及小尺度的家具设计作品等,另外还有服装染织、陶瓷作品等,呈现形式非常丰富。

  在内容主题上,杨冬江表示,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同学们将毕业作品主题聚焦在了人与自然、可持续设计、弱势群体关怀、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城市更新、文化自信等方面。

  “毕业作品展是同学们及老师们四年来教学成果的集体呈现。很多同学的毕业设计历时半年甚至一年,是他们创作灵感与四年当中沉淀积累的专业知识技巧、对艺术的认知深度结合,同时也呈现了学院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杨冬江总结道。

作品主题聚焦在人与自然、可持续设计、弱势群体关怀、乡村振兴等方面。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艺科融合,AI成为本科生毕业展创作热点

  “以GPT为代表的AI人工智能的划时代出现,掀起了艺术设计领域变革的巨大浪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在开幕式讲话中表示,站在艺术设计的新端点上,祝福同学们具备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去迎接未来新技术语境下的各种挑战。

  记者了解到,“艺科融合”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个重要的发展理念和培养特色。杨冬江介绍,本次展览也集中展现了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创作实践,AI成为今年本科生毕业展创作的热点。例如,基于AI的艺术教育平台,AI实时编导的动物直播设计,AI在文化遗产再创作中的应用,同学们在作品中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应用的多种可能性。

AI成为今年本科生毕业展创作的热点。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此次毕业展作品中还体现出了学生的交叉学科素养。从不同视角切入社会现实,试验着新材料、新技术与新方案,例如探讨气候变化可能对未来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表达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从小处着眼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悟和思考。

  线上毕业作品展同期上线。据悉,3年前,清华美院推出了云端的2.5D线上展览,几年来承载了两千余名毕业生的毕业作品成果,在线访问观众数量突破千万。今年,作为线下展览的补充,“云端画廊”继续延伸,2023届全部研究生和本科生共近400个虚拟展位等待观众线上观展。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