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MOSS与ChatGPT的崛起
AI与诗词

AI革命:MOSS与ChatGPT的崛起

两年前,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面试场景让人印象深刻,面试官吴京面对的是具备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系统MOSS。近期, Another AI model, ChatGPT also became the hot topic. ChatGPT is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atbot developed by OpenAI, which can communicate with humans and complete tasks based on the input of human language.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writing, translation,...
ChatGPT时代的抒情诗人—— “青春诗会”诗丛分享会举办
AI与诗词

ChatGPT时代的抒情诗人—— “青春诗会”诗丛分享会举办

▲ 关注,让诗歌点亮生活 七年前,阿尔法狗打败了围棋高手,随着ChatGPT的兴起,有朝一日AI能否打败诗人呢?5月26日下午,ChatGPT时代的抒情诗人——“青春诗会”诗丛分享会在北京首创朗园 Blue Onism举办,分享会由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与《诗刊》社主办,系北京大学第十三届“未名诗歌奖”系列活动。会上,“青春诗会”诗人何不言、李啸洋、张慧君分享各自对于GhatGPT技术革命的思考以及诗人创作的不可替代性和独特价值,活动由《诗刊》社编辑丁鹏主持。 你会用ChatGPT写诗吗? “我不会用GPT创作诗歌,人工智能对我个人的阅读写作没有构成困扰”,张慧君谈到,“人工智能没法完成真正有创造性的作品,我的作品是由我这个人完成的,我不是机器一样的造物,我个人能够胜任写作,我有自我教育、自学的能力。”真正进入到高层次的阅读和审美,就会发现人工智能创作出来的东西,起码目前逻辑还不能自洽,且没有自主意识,何不言表示,“我们今天的主题借鉴了本雅明论述波德莱尔的著作《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波德莱尔的作品是介入性的,从这个意义上波德莱尔和我们的杜甫有很高的相似性。他们有自主意识,他们通过写作介入了时代,他们和历史的关系是一种生动的摩擦,而不是AI机械的动作。具有历史意识的诗人创作出来的作品可以是伟大的,而AI创作出来的东西不具有不朽的属性。”李啸洋更愿将AI、GPT当做一种写作资源或数据库,“它存储人类所有的表达、过往的经验,但无法预测未来经验,比如从唐诗到宋词文体形式的变化,AI无法预测,它只能在字词上模仿,无法预测新的诗歌形式、新的诗歌走向。” 你会用ChatGPT写诗歌评论吗? “用GPT或者AI写评论,所有的结论基于已有的经验和材料,而写诗评是一种具有创造力的工作,所谓创造力,是在已有基础上创造一种新的联系、新的关系,我觉得人文主义最后还是会战胜AI和ChatGPT”,李啸洋认为GPT无法完全胜任诗歌评论的写作。AI没有自主意识,但的确会导致某些行业失业,然而对诗歌来说,还够不成威胁。何不言表示,“作为诗歌创作者,我们要面对和对抗的不是AI,我们要对抗的其实是平庸的技艺,是弥漫的历史虚无主义,以及一种相对封闭固化的诗歌场域和美学趣味,或者说更大一点的话,要对抗其实是时间和一些不能明说的东西。这些才是我们需要去面对,需要去在诗歌里处理、对抗或和解的东西。”没有什么工具是全能的,张慧君以智能翻译为例说到,“假如让我两三个月翻译一本十几万字的神经科学相关的书籍,我会先用智能翻译生成一个word文档,再去逐字逐句修改,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如果在一个空白文档敲十几万字,短时间内没法完成。但如果翻译诗歌这种特别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智能翻译是完全失效的。” 当ChatGPT写的诗登上刊物 你还会继续写诗吗? 2016年,谷歌开发的阿尔法狗击败了排名第一的围棋冠军,如果多年后,GPT经过学习和训练,写得比现在所有诗人都好,诗人的有限生存空间也被GPT所替代,试设想《诗刊》每月两本刊物,上半月发表著名人工智能诗人,作者为GPT、文心一言、科大讯飞…下半月是新锐人类诗人,如张慧君、何不言、李啸洋…假如诗人的未来如此“光明”,你还会选择继续写诗吗? “通过大量的运算、给予足够多的时间,AI确实也可以写出一首很好的诗,但不是它主动完成的,必须给予足够多的时间之后随机生成。”何不言认为,我们没法将计算机的算法和模式应用于诗歌创作领域,不可能用特定模式去推演诗歌和文学生产。“让一只猴子在打字机前打字,只要给的时间足够长,它也可以打出一部《莎士比亚全集》,只不过是在茫茫的时间维度里面,有那么一种可能性,刚好排列组合成那个东西。”AI可以模仿人类的行为,却缺乏人类的内核。张慧君从医学的角度分析,“这个内核是我们的大脑,大脑容纳数以千亿计的神经元,当我们说到情感、精神、心灵,指的并不是心脏,而是大脑。医学到现在并没有解开大脑之谜,比如精神分裂症会产生幻觉、妄想,出现思维逻辑障碍,到现在医学也没有完全弄明白大脑的机制,没有治愈精神分裂的手段”。“人类可以创造出很多让我们惊讶的伟大发明,但我不相信人类能够制造出人类。AI能作为工具替代部分的人类工作,但不能代替人类,不可能完全代替人类创造性的工作,要让AI写出一部《红楼梦》,我是完全不相信的。”“AI的文学生产是从文本到文本,不会从世界到文本”,李啸洋引用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世界、文本、作者、读者说到,AI将古诗或诗歌库里的句子、词汇拼接改编成一首诗,只能达到普通大众的标准,如果要具有更高层次的审美创造力,AI目前还比较难达到。丁鹏总结到,在ChatGPT式的人工智能出现以前,科技发展对文学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物质载体和传播模式方面,前几年虽然有微软小冰写诗的技术尝试,但远远够不上对人类创作才能的挑战。直至ChatGPT的出现,它深刻地介入了人类的创作机制。并且给诗人和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选择,即可以选择优雅独奏,也可以选择和人工智能四手联弹。ChatGPT只是一个起点,他是工具也是冒犯,是解决方式也是麻烦本身。当我们在讨论ChatGPT和诗歌的关系时既是在认识我们置身的时代,也是在反观人类幽微的心灵,是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剖析诗意的发生和诗歌的本体,也恰恰是从狂飙突进的科技之变中,我们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什么值得坚守。对诗人来说,诗歌是一种个体的表达和发声,无论技术如何变革,写诗对于诗人而言,都是生命中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事情。活动最后,诗人们用方言朗诵了各自诗集中的代表作。 ▲ 点击关注“中国诗歌网”公众号▲识别二维码,订阅《诗刊》编辑:王傲霏, 二审:曼曼, 终审:金石开
汉字之美:与ChatGPT的对比
AI与诗词

汉字之美:与ChatGPT的对比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人工智能助手ChatGPT对汉字的影响。作者认为,尽管ChatGPT在诸如写作等方面具有强大能力,但在汉字之美和文化底蕴方面,它无法颠覆人类对汉字的热爱和尊重。此外,通过书法和名人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这是无法被机器所替代的。因此,作者呼吁人们要珍视汉字,用汉字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