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数学
道路千万条,套路第一条 这届高考,应该是过去五年来,最特殊的一次。因为多了一个新角色——AI考生。 第一天的语文考试刚结束,全网就掀起AI作文大赛。ChatGPT、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AI大模型,被人们拿来写高考作文。几秒钟就能生成一篇,不仅速度惊人、逻辑严密,还能引经据典。 乍一看,AI大模型写作文,简直太轻松,似乎对人类构成降维打击。毕竟,论知识储备量,没有人可以跟AI比。AI把整个互联网上的资料都学习消化了,然后模仿人类的表达方式,用自己的逻辑输出。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AI考生的“答卷”,会发现AI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无所不能。AI大模型普遍存在的套路化写作、不会数数、胡说八道等问题,也在作文中出现。 事实上,按照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AI生成的作文都存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战胜人类,目前还不现实。 深AI用高考作文测试了三款AI大模型——ChatGPT(OpenAI)、文心一言(百度)、通义千问(阿里),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比如,AI不会数数,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的作文都没有达到“不少于800字”的硬性要求;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毛病还没改,为了凑字数可以车轱辘话来回说;AI写作文基本离不开套路,一个模板反复套用。 以下是详细内容,欢迎讨论。 01 一个没有感情的答题机器 今年高考全国甲卷的作文主题是“人·技术·时间”,要求以“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展开,写自己的联想与思考。 我们先看一下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的《试题解析》:考察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 划重点: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信息时代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的重要性。这是考察的一大内核。 深AI测试了三个大模型发现,它们都没有抓住这个内核——东拉西扯说一通,啥都说了但其实啥也没说。 先看ChatGPT的作文: 再看文心一言的: 最后看通义千问的: 这三篇作文,堪称顶级“端水大师”,围绕主题正反来回说,就是没有把“批判性思维”这个点说透。只有文心一言明确提到了“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通义千问的作文是最空洞的。它把重点放在了“时间管理”上,偏离了主题,而且论述的道理也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另外,通义千问的作文没有标题,扣分。 我们再用新课标I卷的作文试题“故事的力量”,看看三家的表现。 这篇作文要求根据以下这段话,写自己的联想和思考: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ChatGPT的作文: 文心一言的: 通义千问的: 不得不说,除了通义千问的作文相对平淡,其他两篇的表述方式、行文逻辑,尤其是用词还是可圈可点的。尤其是文心一言用场景化的开场方式,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同一个事情用不同的话术翻来覆去说,导致全文读下来,给人一种“你说的我都知道”的感觉。 一个没有感情的答题机器,这是很多人的评价。 “内容空洞,车轱辘变着来回说。”有人评价。还有人说:“全是没营养没内涵的大白话。” 我们不妨拆解一下文心一言的这篇作文,就会知道什么是“车轱辘话”。 文中标黄、标绿的部分,都是完全相同的意思,甚至可以说是相同的话术,在文中反复出现。在文末“总结来说”标蓝的一整段,则是把文中的观点和话术,搞了个大杂烩。 这给人一种凑字数的即视感。 深AI更改提示词,让ChatGPT想象自己是一个在高考现场的考生,并再次写一篇作文,它上来第一句话就是“当我坐在这个考试的座位上时,我的手中拿着一只先进的电子笔……” 这样参加考试,估计会被判违规,直接零分。 没有灵魂,是AI作文最大的减分项。 02 套路,全是套路 为了让作文看起来像那么回事,AI用了很多套路。 它们很喜欢用“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的句式。最典型的是ChatGPT,最后一段一定会是“总的来说……” 比如ChatGPT的这两篇作文: 文心一言、通义千问也有相似的套路。前面一顿输出猛如虎,最后一定用“总而言之”“总的来说”结尾。 这就跟弹吉他一样,只要掌握了万能和弦公式(比如万能的卡农进行),就能弹出上百首曲子。 甚至于,我们让文心一言给自己写的作文打分,它也是“首先、其次、此外、综上……”一顿长篇大论。 而在“人·技术·时间”的作文题中,ChatGPT和通义千问居然用了几乎完全相同的表述:用“那么”提出一个问题,用“首先、其次、最后”展开具体论述。框架和逻辑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尽管如此,文心一言非常自信地给自己的高考作文打出了90分的高分(假设满分100分),还自我评价“值得肯定”。我们把它的作文丢给ChatGPT,ChatGPT竟然毫不吝啬地给出了100分的满分…… AI大模型就像工业流水线,批量生产作文。但本质上,无论它说出来的话多么像人话,驱动的技术都是数学和统计,而非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