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开始检测毕业论文“含 AI 量”,学生称自己原创论文被检出“AI 率”较高、无法过审
IT之家 7 月 22 日消息,据澎湃新闻今日报道,今年有一些高校开始针对 2024 届毕业生发布有关生成式 AI 检测的通知,明确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避免过度依赖智能生成内容,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独立性和原创性。 但是,报道提到多名学生的原创论文被检测为“AI”生成,且没有申诉途径,只能按照机器的运行逻辑修改。接受采访的学生都认为,AI 检测“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防止学生用 AI 代写论文,但目前的 AI 检测功能尚不成熟。 其中一名学生舒然(IT之家注:化名,下同)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两万三千字的论文初稿。而根据学校要求,除了一般的查重外,学生需使用一款叫“格子达”的 AI 工具作为论文引用检测系统,检测的结果必须是“低风险”。 该工具可提供论文查重、格式检测、格式校正、论文管理等功能,不同的查重系统算法和数据库大小不一样,AI 检测的目的则是识别出哪些内容由 AI 生成,通过分析语言风格、检测重复内容、语法和逻辑进行判断。 舒然在根据导师意见完成论文标题和框架的修改之后,在答辩前两周将论文提交至 AI 检测工具。结果显示,其论文查重率仅 1%,但 AI 报告称“中风险”。她根据软件里标红和标黄的提示自己琢磨修改,对于那些跟其他内容相似的句子,“看着它有点像 AI”,便逐字逐句地改。 ▲ 图源澎湃新闻,下同 然而由于舒然读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论文中不少专业术语的概念解释最容易被 AI 系统标红,可自己无法“创造出一个新的概念”,故感到苦恼。于是,其使用同义词替换、调整语句顺序、使用“更高级”词汇来修改,结果再次检测的结果成了“高风险”。第一次检测结果中,她论文中的“中风险”有 35 段,改完之后变成超过 50 段。 舒然根据经验分享帖,去掉了论文中的“首先”“其次”“和”等字词并继续调换语句、语序,论文又变回“中风险”;她通过提炼其他人降 AI 率的经验,总结出一句她背得“滚瓜烂熟的法则”,即“复杂变简单,正话反说,主动变被动,简单变复杂”。最终,在经过多次修改后,整体结果变成了“零风险”。当同学问舒然降 AI 率的方法时,她半开玩笑地说,其实就是“故意暴露一些人类的小缺点”,比如写得没那么通顺。 另一名同学林天乐也有类似遭遇 —— 自己原创的论文“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