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沈听雨

“希望有一天,电影拍摄也能实现朝九晚五。”5月17日,在2023青年电影周(浙江)“新青年·新电影·新科技——博采虚拟制片电影科技论坛”上,博采传媒CEO李炼在主题演讲的最后,用这样一句话做了总结,让在场电影人拍手称赞。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博采传媒杭州总部,当天就有不少人体验了室内拍摄“悬崖翻车”的全过程,沉浸式感受到了虚拟世界带来的真实感,也对新技术对电影带来的改变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论坛现场,李炼反复说着这样一句话:“电影是长在技术上的艺术。”在他看来,电影的初衷就是所见即所得,只是因为制作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完成。如今伴随技术发展,电影艺术也在不断成长,而当虚拟制片、AIGC等新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电影工业将被重新定义。

当前,浙江影视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虚拟制片技术方面,浙江已建有全球最高规格的虚拟影视基地,以及领先世界的虚拟制片底层自研技术体系。而这个技术,正来自于博采传媒。

李炼说:“虚拟制片是一整套电影制片流程逻辑的革新,高效、安全、可控。它的出现,对电影产业是有革命性变化的。这项技术其实是对电影从剧本、预演、LED拍摄、摄影机运镜、景深、灯光效果等全流程数据的打通,每个过程都是从前一个流程开始往后迭代优化,把创作者的想法尽可能完全呈现出来,以此去最大限度减少创作上的遗憾。”

简单来说,在摄影棚里,创作者可以精准控制光线、颜色、空间等元素,打造出无法在实际环境中复现的场景,甚至可以完全改变现实的物理规律,无需担心现实世界的限制。同时,利用这一技术,还可以对已完成的剧本进行预演,初步看到拍摄完成后的一个效果。不仅如此,这样从项目最前端的开发和投融资阶段即进行介入,还可以打破创作者与投资人之间的信任壁垒,缩短项目从创作到市场的路径,特别是能让更多青年电影人成就电影梦想。

当前,博采传媒在杭州、安吉均建有高科技虚拟片场,装备有全球唯一数据贯通的虚拟制片全流程系统,位于德清的全虚拟影视基地也将在不久后投入使用。“我们通过自研科技力量,已经解决了多个全球性的电影虚拟拍摄技术难题。”李炼以科幻短片《诞辰》举例,这是全球第一部全片采用虚拟制片的影片,仅用一块石头、一块门板、一块床板这3件道具,用4天时间就拍摄完成了一个宏大且充满影响奇观的故事,不需要任何后期特效,现场拍摄出来的就是成片效果。

去年4月,《诞辰》首映后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片中的技术与想象力交相辉映,让多个知名好莱坞电影和视效公司惊叹于这部“中国制造”所展现的高超虚拟制片技术。李炼说:“曾有业内人士做过一个统计,如果用传统的拍摄方法来拍这部影片,大约需要41天的时间,两者相比较,相差的时间是几何倍的。”

其实,就虚拟制片应用来说,早在2019年播出的星球大战衍生剧《曼达洛人》就已采用过该技术。但《诞辰》之所以仍受到业内称赞,在于它对虚拟化程度更极致的运用。李炼也表示,这项技术并不仅仅局限于科幻片中,而是适用于整个大环境,在任何类型的剧集中都能有进行效利用。

虚拟制片技术,带来的是制作理念、管理思维等的创新。对于导演周涤非而言,它的一大优点就在于费用的节省和效率的提升。他说:“比如对场景的生成,我们想要某个时段光影下的一个景,甚至还能精确调整这个场景下一些物品想要展现的角度,不用再等时间或者找地方,缩短拍摄周期的情况下也节省了经费。这其实也能有效解决现在影视行业所面临的一些痛点和难点。”

作为一名影视业的创作者,周涤非对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并不排斥。“我记得当年学电影的时候,在学校还要学怎么冲照片、换胶片,但现在胶片电影除了爱好者之外,几乎不会出现在平时一般的影视创作中。”周涤非说,对于影视业来说,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一定会来,要学会去接受它,为自己作用,来提高创造力和生产力。

如今,他就有一部正在创作中的电影,已经用上了ChatGPT辅助来写剧本。周涤非说:“它能对文学作品、人物事迹等进行高效智能检索及初步整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我们就利用它所擅长的部分,摘取有需要的内容进行吸收,尝试着去探索着它的边界和极限。”

从胶片到数字再到虚拟制片等技术,不可否认,技术的发展其实也打开了创作者的思路。在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导演德格才让看来,写剧本时候不会再顾忌能不能做到,只关注你有没有想法,“所以我们电影创作的逻辑要转变过来,这也是一种完成影像的捷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