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建大型 ” 蚊子工厂 ” 抗击登革热

非营利组织世界蚊子计划(WMP)近日宣布,未来 10 年将在巴西的许多城市地区释放转基因蚊子,目的是保护 7000 多万人免受登革热等疾病的侵害。此前,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巴西、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国的选定城市测试了这种蚊子的释放情况,后者携带一种沃尔巴克氏菌,可以阻止昆虫传播病毒。但这将是该技术首次在国家层面内加以推广。

欧洲最大核电机组正式投入运营

芬兰奥尔基卢奥托岛核电站 3 号核电机组当地时间 16 日正式投入运营。报道称,这是芬兰 40 多年来首次投入运营的新核电机组,也是欧洲当前最大的核电机组。

颜宁获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在 4 月 15 日上午召开的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刘光慧,南京医科大学的胡志斌,深圳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的颜宁,武汉大学的宋保亮,上海交通大学的樊春海 5 位 50 岁以下的科学家被选聘为新一届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他们的研究领域涵盖衰老和再生医学、分子流行病学、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

长七遥七运载火箭运抵发射场,执行天舟六号任务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执行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日前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执行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已于 4 月 13 日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后续将与先期已运抵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一起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天舟六号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飞行任务。

第十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

第十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为主题,以政策解读、主旨演讲、案例分析、交流互动、项目对接等形式,探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堵点、对策及新思路、新途径。

欧盟成立 ChatGPT 特别工作组

欧盟中央数据监管机构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EDPB)13 日表示,正在成立一个特别工作组,帮助欧盟各国应对广受欢迎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ChatGPT,促进欧盟各国之间的合作,并就数据保护机构可能采取的执法行动交换信息。

南繁国际玉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中心主体施工完成

日前,正在进行的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项目,主体施工全部完成,全面进入内部装修装饰阶段。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项目,是海南省重点项目,建筑面积 5.7 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技术展示大厅、成果转化用房、大型公共仪器设备平台等。目前,项目全面进入内部装修装饰阶段,现场 360 多名施工人员正加紧施工,保障项目提前交付。

广西发现中国岩溶地区最高树,树龄约 150 年

今年 3 月中旬,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组织开展科学考察,在崇左市宁明县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岩溶峰丛洼地中,发现了一株高度 72.4 米的望天树。这既是广西新发现的最高树,也是迄今中国岩溶地区发现的最高树。调查结果显示,此望天树胸径为 132.4 厘米,冠幅为 31 米 × 25 米,树干材积 23.3 立方米。参考已有望天树生长规律研究结果,科考队估测这株望天树树龄约 150 年,处于壮年期。

我国学者研发食管癌筛查新方法,助患者早诊早治

17 日,中国学者在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获得新突破。他们研发了一种食管癌筛查的新方法,即通过吞服一粒 ” 胶囊 ” 来采集食管细胞,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和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进而对食管癌的患病风险实现精准评估。

科学家揭开元古宙地层 ” 珍珠项链 ” 存在之谜

17 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牵头在中国鲁西和淮南地区拉伸纪地层中发现了以多种形式保存的霍氏串珠标本,证实了霍氏串珠的生物成因,表明真核生物至少在 14.8 亿年前通过多核体和简单多细胞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身体的宏体化,为真核生物的早期演化与体型的宏体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淡水系统首次发现 ” 塑料岩石 “

据 12 日英国《自然》网站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塑料垃圾薄膜与岩石发生化学结合。这一发现使科学家越发认识到塑料已成为地球地质的一部分。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首次揭示了环境中塑料与岩石之间的化学键。

我国三熟制短生育期油菜育种获重大突破

4 月 16 日,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获悉,该所选育的高产、高油、多抗、短生育期油菜新品种 ” 中油早 1 号 ” 在江西省万安县示范点现场测产,油菜籽亩产达 175.7 公斤,含油量达 44.16%,生育期约 169 天,比当地主推油菜品种生育期早 5 天,产量增加 26.5%,创造了三熟制模式下短生育期油菜高产纪录,为破解南方冬闲田三熟制生产瓶颈提供了突破性品种支撑。

广西发现植物新种 ” 卵药蜘蛛抱蛋 “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16 日介绍,广西植物研究所刘演科研团队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一种蜘蛛抱蛋属植物,经最终确定,该植物为尚未被描述的新物种,命名为 ” 卵药蜘蛛抱蛋 “。

我国自研兆瓦级 PEM 制氢装备性能进阶

贵金属负载量降低三分之二、电流密度提升一倍以上、单位面积材料下实现更大产氢量…… 4 月 15 日,由我国嘉庚创新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兆瓦级 PEM 制氢装备发布,该设备以低贵金属载量实现了最高性能指标,大幅降低制氢成本,使 PEM 制氢技术向产业化方向更进一步。本次发布的高性能兆瓦级 PEM 制氢装备,核心材料国产化率超过 90%,以纯水为反应物,具有体积小、响应速度快、工作范围宽、低成本等特点,获得专家评委会 ” 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部分关键性指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 的评价。

超大规模集成光量子计算芯片研制成功

北京大学王剑威研究员、龚旗煌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经过 6 年联合攻关,研制了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硅基光子学的图论 ” 光量子计算芯片 ” —— ” 博雅一号 “,发展出了超大规模集成硅基光量子芯片的晶圆级加工和量子调控技术,首次实现了片上多光子高维度量子纠缠态的制备与调控,演示了基于图论的可任意编程玻色取样专用型量子计算。相关研究成果日前以《超大规模集成的图量子光子学》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 · 光子学》。

同济大学教授张弛当选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日前,德国国家工程院(又称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Germa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正式发布 2022 年度院士增选结果,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弛教授当选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长 Jan W rner 院士向张弛教授致信祝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