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会道,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而且还说的头头是道……”在一众没有实际体验过ChatGPT的中国网友眼里,ChatGPT就是一次新技术革命般的存在。毕竟AI虽然由来已久,但是能够直面每个网友并“聊”下去的大家似乎还是第一次听说。瞬息之间,ChatGPT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何种影响的讨论声此起彼伏,部分人还因此产生了“失业恐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担忧自己会因为ChatGPT失业的人,失业的原因多半不会是因为ChatGPT,而更可能是对个人基本的技能和分析能力没有信心。

首先大家得先搞清楚ChatGPT是什么?ChatGPT是基于搜索和算法技术的一种“优化对话的语言模型”。ChatGPT所有的“内容”都是来源于数据库,只是通过更强更精准的算法,将数据能够和用户“聊”起来。也就是说,ChatGPT所有的“内容”来源,都是基于现有的资料,ChatGPT并不会创造。打个比方,像“AWSL”“YYDS”“破防了”“爷青回”等等这样的网络热词,ChatGPT只会拿来用,并不会创造出一个新词,而按照很多专家的说法,ChatGPT其实是在“一本正经地闲聊”。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人作为生产力最大的价值就是在于创造。正如工业革命那样,机器虽然代替了不少人力的使用,但是人在更需要发挥创造力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其发展的方向一直也是这样,并不是因为ChatGPT的出现才带来的趋势。

事实上,AIGC早已经在不少领域发挥着比“一本正经地闲聊”更大的价值,只是没有直面大众而缺乏像ChatGPT这样的感知而已。

在ChatGPT的出现而带来对AIGC发展如此关注的背景下,的确也有一些问题会比担忧全人类的失业更加现实的。腾讯研究院发布的AIGC发展趋势报告就指出,目前AIGC的发展面临许多科技治理问题的挑战,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安全、伦理和环境四个方面的挑战。

首先,AIGC引发的新型版权侵权风险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因版权争议,国外艺术作品平台ArtStation上的画师们掀起了抵制AIGC生成图像的活动。其次,安全问题始终存在于科技发展应用之中。在AIGC中,主要表现为信息内容安全、AIGC滥用引发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行为,以及AIGC的内生安全等。较为著名的案例是,诈骗团队利用AIGC换脸伪造埃隆·马斯克的视频,半年诈骗价值超过2亿人民币的数字货币。再次,算法歧视等伦理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和ChatGPT同样出自OpenAI 之手、能根据文本的内容“自动”生成画像的DALL·E2具有显著的种族和性别刻板印象。最后则是环境影响,AIGC模型训练消耗大量算力,碳排放量惊人。此前就有研究表明,单一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所产生的碳排放,相当于普通汽车寿命期内碳排放量的5倍。

ChatGPT的火爆,引发大众对AI技术的关注,也让行业本来在相关领域有所作为的企业和产品更受到资本和舆论的眷顾,这应该是ChatGPT带来的更主要价值,但是如果将一知半解的ChatGPT过于夸大和炒作,那最后显然只会是一次全民参与的“一本正经地闲聊”。

南方日报记者 叶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